NASA飞机低空通过台上空
在2024年2月的一个晴朗天空下,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(NASA)的两架飞机道格拉斯DC-8和湾流G-III,在台湾上空进行了一场引人瞩目的低空飞行。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,其背后的具体细节及争议点如下:
事件概述:
这两架飞机以超低空飞行的方式穿越了台湾的恒春半岛,并在台南、嘉义等机场执行了特殊的“触地复飞”动作。这一系列的飞行动作持续了大约四个小时,期间飞机在台湾的中南部及东部空域多次绕飞。
官方解释是,这是NASA与亚太国家合作的“亚洲空气质量机载和卫星调查计划”的一部分,旨在监测污染物的分布。其中,DC-8飞机搭载了各种监测仪器,在云嘉南至高雄屏东地区进行地面至11000英尺的污染物数据测量;而G-III则在更高的28500英尺高度进行巡航。
质疑与分析:
尽管NASA的飞机通常用于科学和研究,但这次军事化动作的嫌疑引发了人们的关注。一些军事专家指出,“触地复飞”是一种军事级别的动作,这次行动可能旨在为美军后续的军事行动收集参数或进行“打前站”。有分析指出,不排除这些飞机经过改装用于搜集大陆东南沿海的军事信息。
类似的行动在韩国和菲律宾等地也出现过。有人推测美方可能借“空气质量观测”之名进行战场环境侦察,为潜在的军事介入做准备。这一推测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这次事件背后真实意图的好奇和质疑。
各方反应:
岛内的舆论对此次事件产生了不同的看法。一些军事迷和网友对台当局未发布空袭警报表示嘲讽,并对官方隐瞒真实意图的质疑声不断。与此一些军事学者如李莉、杜文龙等强调,低空飞行本身就具有敏感性,结合在机场的操作,更凸显了此次行动的政治及军事试探性质。
此次事件不仅引发了人们对美方意图的猜测和质疑,也反映了美方在亚太地区持续采取的“擦边球”策略,以及其借民用项目推进军事布局的潜在意图。这一事件不仅关乎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,更关乎地区的安全与稳定。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,我们需要保持警惕,密切关注类似事件的进展和发展。